Page 67 - 202018
P. 67
1.5 安全性指标 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出血事件(影像学检 2 结果
查+出血症状)及不良事件(包括药品不良反应、输液反 2.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应等,如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瘙痒、发热、注射部 本研究最终纳入银杏内酯组患者 106 例,对照组患
位疼痛等)的发生率。 者5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职业、
1.6 经济学指标 体质量指数(BMI)、体温、脉搏、呼吸、心率、收缩压、舒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成本根据性质不同主要分为直 张压、心电图、病程、脑动脉是否狭窄、药物过敏史、既往
接医疗成本、直接非医疗成本、间接成本和隐形成 疾病史、合并其他疾病及用药情况、初始 NIHSS 评分等
[17]
本 。其中,直接医疗成本包括药物成本和住院治疗相 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
关费用(检查费、化验费等)。本研究中药物成本包括治 比性,详见表 1(表中,1 mmHg=0.133 kPa;银杏内酯组
疗方案用药(阿司匹林+银杏内酯/丁苯酞)和其他合并 有2例患者缺失心电图数据;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略)。
用药(包括 IS 常规治疗药物和合并其他疾病的治疗药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物)两部分。治疗用药费用=住院治疗期间药品实际使 治疗后第 28 天,两组的复发率、死亡率、NIHSS 评
用数量×药品单价。银杏内酯组患者平均合并用药 8.5 分、改良 Rankin 分级 0~2 级患者比例、BI 评分、综合疗
种,对照组 10.1 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效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治
0.05);主要合并用药包括阿托伐他汀、胞磷胆碱、氨氯地 疗后第 7、14 天的 NIHSS 评分改善方面,银杏内酯组显
平、瑞舒伐他汀、依达拉奉、长春西汀、奥拉西坦等。因 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合并用药情况较复杂,故本研究统一将其计入到“其他 2.3 安全性
治疗相关费用”中。直接非医疗成本包括交通餐饮费用 住院治疗期间,银杏内酯组有 26 例患者(24.53%)
和看护费用。间接成本因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平均 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有21例(37.50%),组间比较差异
年龄均超过60岁,且大部分在患病前处于无工作状态, 无统计学意义(P=0.090)。其中,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
故不予考虑。隐形成本因难以准确测量,更难以转化为 良事件银杏内酯组有3例(2.83%),表现为γ-谷氨酰转肽
货币单位,且通常已被包含在健康结果的测量中,故本 酶升高、感觉障碍、便秘、过敏等;而对照组有 1 例
研究也不予单独计算。本研究中的成本数据除检查费 (1.79%),表现为下腹疼痛,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
和化验费参考 2018 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 义(P>0.05)。
鉴》 外,其余数据均来自GISAA研究。 2.4 药物经济学分析
[18]
1.7 统计学方法 由表 2 可知,两组患者的主要疗效指标差异无统计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 学意义,故本研究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对两种治疗方案
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 的经济性进行评价 。两种方案的成本比较见表 3。
[19]
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 由表3可见,银杏内酯组治疗14 d的总成本为(13 768.19±
验;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均以例数或率表示,前者采用χ 2 4 981.54)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 578.52±7 523.23)
检验或 Fisher 确切概率法,后者采用 Wilcoxon 秩和检 元,且其药品费、看护费、交通餐饮费等直接医疗/非医
表1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
Tab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in 2 groups
性别(男/ 年龄(x±s), BMI, 体温(x±s), 脉搏(x±s), 呼吸,次/ 心率(x±s), 收缩压(x±s), 舒张压(x±s), 心电图(正常/ 病程, 脑动脉狭窄 药物过敏史 既往疾病史 合并其他疾病及 初始NIHSS
组别 n
女),例 岁 kg/m 2 ℃ 次/min min 次/min mmHg mmHg 异常),例 d (是/否),例 (是/否),例 (是/否),例 用药(是/否),例 评分,分
对照组 56 39/17 62.13±10.17 25.07 36.49±0.30 74.09±10.16 19 74.09±10.16 150.87±24.21 88.63±12.69 22/34 1 55/1 2/54 50/6 36/20 5.0
银杏内酯组 106 60/46 63.43±10.49 24.49 36.43±0.20 75.06±12.72 18 74.90±12.76 143.99±22.25 84.63±14.42 46/58 1 106/0 7/99 95/11 74/32 5.0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Tab 2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2 groups
复发率, 死亡率, NIHSS评分,分 改良Rankin分级 综合疗效,例(%)
组别 n BI评分,分
% % 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减少 治疗第14天较治疗前减少 治疗第28天较治疗前减少 0~2级,例(%)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恶化,%
对照组 56 1.80 0 1.0 2.5 4.0 44(78.57) 97.5 15(26.79) 25(44.64) 9(16.07) 5(8.93) 2(3.57)
银杏内酯组 106 0.00 0 2.0 * 4.0 # 4.0 94(88.68) 100.0.0 32(30.19) 51(48.11) 11(10.38) 12(11.32) 0(0)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
Note:vs. control group,P<0.05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18期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18 ·2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