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202012
P. 82

表4 相似度评价结果                                                                    A类
                                                                                                     B类
                 Tab 4 Similarity evaluation results               4                                 C类
                                                                   3                                 D类
        编号    相似度     编号   相似度    编号   相似度    编号   相似度             2
        S1    0.991   S7   0.987  S13  0.981  S19  0.950           1
        S2    0.990   S8   0.991  S14  0.984  S20  0.837         t[2]  0
        S3    0.991   S9   0.988  S15  0.982  S21  0.831          -1
                                                                  -2
        S4    0.990   S10  0.988  S16  0.991  S22  0.918
                                                                  -3
        S5    0.989   S11  0.988  S17  0.983
                                                                  -4
        S6    0.991   S12  0.990  S18  0.990                      -5
                                                                   -10 -8  -6  -4  -2  0  2  4  6  8
        用 SIMCA 14.1 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详见图 4。结                                           t[1]
        果,22批样品可聚两类,S19~S22为Ⅰ类,S1~S18为Ⅱ                                       A. PCA分析平面图
                                                                                  t[2]
        类;其中Ⅱ类又可聚为Ⅱa(S15~S18)、Ⅱb(S10~S14)、                                25 20 15 10 5  -6 -2 0 2  A类
                                                                         2                  2  B类
        Ⅱc(S1~S9)等 3 类。这提示,经不同条件烘制后样品                                     1                 1  C类
                                                                          0                0  D类
        中的化学成分有所差异。                                                      -1                -1
                                                                         -2                -2
                                                                         -3                -3
                                                                       Num                  t[1]
                                                                          -6 -4         10 5
               200                                                           -2  0     15
                                                                                 2   20
                                                                                   4 25
               150                                                             B. PCA分析立体图
                                                                图5 22批淫羊藿羊脂油烘制品的PCA分析图
              t[12]  100                                    Fig 5 PCA plot of 22 batches of suet oil-baked E.
                50                                                 brevicornum
                0                                            色谱峰1
                   S22  S19  S20  S21  S18  S16  S15  S17  S10  S14  S12  S11  S13  S4  S1  S3  S5  S6  S8  S2  S7  S9  色谱峰2
                                                             色谱峰3
                                                             色谱峰4
         图4    22批淫羊藿羊脂油烘制样品的聚类分析树状图                         朝藿定A
                                                             朝藿定B                                         1.0
        Fig 4  Cluster analysis dendrogram of 22 batches of  朝藿定C
                                                             色谱峰8
               suet oil-baked E. brevicornum                淫羊藿苷
                                                            色谱峰10
                                                            色谱峰11
        2.3  PCA分析                                          色谱峰12                                         0.5
                                                            色谱峰13
            以 22 批样品(编号:S1~S22)的峰面积为变量,采                    色谱峰14
                                                             箭藿苷A
                                                             箭藿苷B
        用 SIMCA 14.1 统计软件进行 PCA 分析。结果,前两个                   宝藿苷Ⅰ
        主成分特征值大于 1;主成分 1 方差贡献率为 68.1%,主                     色谱峰18                                      峰面积
        成分 2 方差贡献率为 15.3%,前 2 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                                 A类         B类      C类     D类
        贡献率为 83.4%,表明前 2 个主成分能够客观地反映不                       图 6  22 批淫羊藿羊脂油烘制品中 18 个共有峰的峰面
        同烘制条件与 18 个共有成分间的内在关系。结果,22                              积变化热图
        批样品可分成 4 类,S1~S9 为 A 类,S10~S14 为 B 类,               Fig 6 Heat map of peak area change of 18 common
        S15~S18 为 C 类,S19~S22 为 D 类。A 类提示淫羊藿                      peaks in 22 batches of suet oil-baked E. brevi-
        生品在相应烘制条件下化学成分未发生明显变化,可归                                  cornum
        属为烘制的起始阶段;B、C、D类提示淫羊藿生品在相应
                                                            力参数(R X、R Y)分别为 0.727、0.994,模型的预测度
                                                                         2
                                                                     2
        烘制条件下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详见图 5。为了比较不
                                                              2
                                                           (Q)为 0.982,均大于 0.5,提示所建模型稳定、预测能力
        同烘制品(S2~S22)与生品(S1)之间的含量变化,以
                                                            良好 ,可用于区别淫羊藿与羊脂油炮制品(见图 7A)。
                                                                [18]
        S2~S22 样品相对于 S1 生品的峰面积比值绘制变化热
                                                            此外,A、C类样品被很好的区分(图7B),表明这两类样
        图,详见图 6(颜色越深表示峰面积比值较大,含量越
                                                            品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烘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发
        高 , 表示含量不在范围内,超出范围)。结果,C类样
          [17]
                                                            生显著变化,该结果与 PCA 分析结果一致。进一步对
        品中淫羊藿苷、宝藿苷Ⅰ含量较高,烘制火候控制较好,
        烘制条件为180 ℃,20~30 min或210 ℃,5~10 min,故               A、C类样品的差异性进行整体分析,得到变量投影重要
        以A、C类样品进行OPLS-DA分析。                                 性(VIP)值(见图7C,图中深色表示VIP值>1,浅色表示
        2.4  OPLS-DA分析                                      VIP 值<1),若 VIP 值>1,表示该自变量因素对解释因
                                                                            [17]
            为进一步区分样品,确定影响样品质量的差异标志                          变量具有重要意义 ,故选取 VIP>1 的化合物,共得到
        物,本研究以A、C类样品的峰面积为变量,采用SIMCA                         贡献相对较大的 10 个变量色谱峰,依次为色谱峰 18
        14.1 统计软件进行 OPLS-DA 分析。结果,累积解释能                    (VIP 值为 1.228 34)、色谱峰 1(VIP 值为 1.218 23)、色谱
        ·1484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12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12期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