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202007
P. 132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联合疗法的研究进展 Δ
1
1
1*
1
1
2
1
周姚邑 ,赵新新 ,陈沅沅 ,陈焱飞 ,王雪绒 ,赵轩朗 ,管 政 ,高建莉(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南昌
1 #
330013;2.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杭州 310053)
中图分类号 R979.1;R979.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0)07-0890-0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0.07.24
摘 要 目的:了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联合疗法的研究进展,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
“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Immunotherapy”“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Combined application”等关键词,在中国
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14年1月-2020年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免疫检查
点抑制剂及其联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 658篇,其中有效文献66篇。目前常用的免疫检查点抑
制剂有 CTLA-4 抗体(如伊匹单抗)、PD-1/PD-L1 抗体(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阿特珠单抗、阿维单抗)、TIM-3 抗体[如
MBG453、TSR-022、LY3321367(暂处于临床试验阶段)]、LAG-3抗体(如Relatlimab)、其他抗体(如双特异性抗体Y-traps)。其联合
疗法主要有PD-1抑制剂与其他抑制剂联用,如与CTLA-4抑制剂联用(如纳武利尤单抗和伊匹单抗联用),可延长肺癌患者的无进
展生存期,具有很好的互补性;与LAG-3抑制剂联用(如BMS-986016和纳武利尤单抗联用)治疗晚期黑色素瘤,能有效克服PD-1
单用疗法的耐药性;与 TIM-3 抑制剂联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抑制机体对 PD-1 抑制剂产生耐药性。还有 CTLA-4 抑制剂与
LAG-3抑制剂联用,可通过共抑制信号通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与IDO抑制剂联用,能有效减小黑色素瘤小鼠的肿瘤体积、延
长其生存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促进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其中双特异性抗体可进行双通路的双靶点阻断,进而有效发挥协同作
用对抗单一抗体的耐药性;也可分别结合同一通路中T细胞表面分子和癌细胞表面抗原,引导T细胞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免疫检
查点抑制剂在克服耐药性、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疗法;双功能融合蛋白;双特异性抗体
肿瘤免疫疗法是一类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
统来治疗癌症的方法,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抗肿瘤
治疗的第四大领域。肿瘤免疫疗法发展迅速,第一代为
缺乏靶向性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细
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第二代为通过
同时输入树突状细胞(DC细胞)赋予CIK细胞一定靶向
性的 DC-CIK 治疗;第三代为利用基因编辑给 T 细胞加
入能识别肿瘤细胞并激活 T 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嵌合
抗体(CAR);随着免疫治疗精准性的提高,第四代免疫
检查点抑制剂和肿瘤疫苗技术应运而生,美国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应用于各 注:Melanoma.黑色素瘤;NSCLC.非小细胞型肺癌;HNC.头颈癌;
[1]
适应证的时间轴 详见图 1。2011 年,美国 FDA 批准首 HL.霍奇金淋巴瘤;RCC.肾细胞癌;Urothelial.膀胱尿路上皮癌;MSI-h.
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2018 年, 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癌症;GEJ.食管胃交界部癌;CC.晚期宫颈癌;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京都 PMBL.难治性原发性纵隔型大 B 细胞淋巴瘤;HCC.肝细胞癌;CSCC.
大学教授本庶佑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相关研究而获 皮肤鳞状细胞癌;MCC.默克尔细胞癌;SCLC.小细胞肺癌;Bladder.膀
胱癌;ESCC.食管鳞状细胞癌
得诺贝尔医学奖。至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相关研究
图 1 美国 FDA 批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应用于各适
也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应证的时间轴
Δ 基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项目(No.20140833-
0157) 基于此,笔者以“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本科生。研究方向:肿瘤免疫。电话:0791-83802393。E-mail: “联用”“Immunotherapy”“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841886387@qq.com
“Combined application”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
#通信作者: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化学与药学生物学。电话:
0791-83802393。E-mail:z_guan@126.com 数据库、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 等数据库中组
·890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7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