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202006
P. 8
拟通过分析专利合作数据以探讨医药制造业跨区域创 展的大环境相差就越大,区域合作空间关联关系相对会
新合作的影响因素,并以研发需求高的医药制造业为对 更弱,更不容易进行医药创新合作。
象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推动我国医药制造业区域间创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2:经济距离对医药制造业跨
新合作,构建更加完善、紧密的医药创新合作网络提供 区域创新合作具有负向影响。
参考。 1.3 技术距离对医药制造业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影响
1 研究假设 关于技术距离对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影响,不同的学
1.1 地理距离对医药制造业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影响 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技术距离越
地理距离在跨区域创新合作中的作用已经被大多 大,则双方在技术基础上相似的就越少,可能会影响交
[14]
[7]
数学者认可,Tobler WR 最早提出,所有事物都相互关 流和合作的必要,因此具有负向意义,例如李歆等 对
联,但近的事物比远的事物联系得更紧密,距离越长,旅 我国跨区域创新合作的研究结果证明,技术距离对我国
行时间和成本就越高,空间交互作用就越少,即产生“距 跨区域知识合作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但也有学者认
[8]
离摩擦”;Jaffe AB 等 利用专利引文资料作为数据来源 为,较远的技术距离反而能够为对方提供新颖的技术创
[15]
证实了科学研究的合作倾向于本地化。20世纪90年代 新视角,有可能会促进创新产生 。还有部分学者认
末以来,互联网逐渐成为大众的重要传播工具,距离对 为,技术距离对创新合作的影响是倒 U 型的关系,距离
空间互动合作的影响开始出现分歧,甚至有学者提出了 过近,则技术重合影响创新产生;距离过远又难以沟通,
[16]
“地理已死”的说法,认为互联网可以拉近沟通距离,故 造成合作失败 。
[10]
[9]
地理距离在网络空间中已不再重要 。但Morgan K 认 以上研究针对的主要是不同产业之间合作受技术
为,信息的快速扩散并不意味着隐性知识和理解也能自 距离的影响,而目前对于同一产业内技术距离的影响研
由获取,地理并非是简单的物理空间,实则为关系空间, 究较少。本研究认为,不同区域内医药制造业所处的创
面对面交流也许是交换隐性知识唯一确定的媒介,地理 新发展阶段、创新方式等有所不同,其技术需求也存在
[17]
位置邻近可以有效丰富双方的学习内容。后来的学者 较大差异。李广斌等 提到,本区域及合作区域的需求
们也通过实证研究证实,在当今互联网已经十分成熟的 直接影响到区域合作,因此技术需求是影响跨区域创新
情况下,地理距离仍旧对区域间创新合作具有十分重要 合作的因素之一。医药创新主体的科技水平是一个动
的影响 [11-12] 。 态累积的过程,构建的知识库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针对
较为邻近的地理距离在促进医药制造业跨区域创 性,科技水平越接近,即表明医药创新主体间的技术知
新合作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1)降低交通费用,减少 识和技术经验的相似性越强,从而在技术交流中的难度
交易成本,对于医药制造业来说还可以减少诸如寄送样 越小,主体间的交流越容易、越高效。
本等事项的物流成本;(2)有利于提高合作单位之间交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3:技术距离对医药制造业跨
流沟通的频率,减少因交流不畅带来的信息沟通失败, 区域创新合作具有负向影响。
及时解决合作创新中出现的问题;(3)有利于增加合作 1.4 其他因素对医药制造业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影响
主体之间的信任,推动区域间有过合作经验的单位再次 1.4.1 区域生产总值差异 生产总值是一个能在一定
合作。尽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距离的影响正在 程度上反映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
减弱,但创新主体依然会更倾向于和地理邻近的主体进 管理现状的指标,一个区域的医药产业只有在拥有雄厚
行合作。 的经济支持的情况下,才有足够的能力投入各类创新资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1:地理距离对医药制造业跨 源和要素,如投入技术、研发人员、创新资金进行新药研
[18]
区域创新合作具有负向影响。 发,进而才能产生创新合作的可能 ,因此本研究将区
1.2 经济距离对医药制造业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影响 域生产总值差异引入本模型。
[19]
区域间医药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以区域 1.4.2 北京和上海的地区效应 胡元佳等 发现,在合
间医药产业的发展为基础,由于各区域医药制造业经济 作两省(市)中只要有北京,合作强度就非常高;鲜果
[20]
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其开放程度、经济发展目标、市场需 等 提出,我国城市创新网络是以北京为强核心,上海
求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区域间医药创 等城市为核心的拓扑结构。北京和上海因为受政策及地
新主体合作的意愿。 理位置的影响,往往可以通过技术交易、产品和服务示范
当各区域拥有相似的医药经济发展水平及相似的 应用、创新协作、分支机构设立、跨区域并购、园区共建等
医药制造业规模和结构时,区域间就更容易遇到相似的 多种模式辐射带动其他区域共同创新合作,因此合作强
问题,而创新合作恰恰为创新主体提供了利用外部相似 度往往相对较高。因此,本研究将北京和上海的地区效
性补充和提高自身能力和技术的方式,能够弥补单个创 应作为哑变量来研究其在区域创新合作中的影响。
新主体的能力缺失和资源不足,推动技术进步,使医药 2 模型构建
[13]
创新主体之间更趋向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反之, 2.1 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分析模型
当区域间医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越大,医药制造业发 在社会网络分析中,QAP可以用于研究“关系”之间
·642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6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