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中国药房》2023年19期
P. 64

的联系,以促进我国在复发胶质瘤领域基础与临床研究                            mycin(雷帕霉素)、blockade(封锁)归为一类,表明哺乳
          的发展。                                                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3.2 核心研究团队与突出作者                                     mTOR)及其所在通路是高级别胶质瘤中重要的发生通
              国际上,大部分杰出研究者(发文量≥7 篇)来自美                        路和潜在药物作用靶点。高级别胶质瘤中存在受体酪
          国与欧洲,联系广泛且密切。来自美国丹娜-法伯癌症                            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肾素-血管紧张
          研究所的 Wen 发文量庞大,其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                           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磷脂酰肌醇3-激
                    [10]
          RANO标准 被引频次在所有文献中位居第2位,是该领                          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 B(protein
          域用于确定治疗效果的重要标准。美国主要的合作团                             kinase B,Akt)/mTOR信号通路 。生理状态下,该信号
                                                                                        [16]
          队有 Friedman、Vredenburgh、Desjardins、Reardon 等人在      通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和参与细胞自噬,抑制肿瘤的发
          内的美国杜克大学团队,Wen、Prados、Gilbert、Cloughesy、            生。而在高级别胶质瘤中 RTK 表达增加 ,下游 PI3K/
                                                                                                 [17]
          Reardon 等人在内的大学与医院联合团队,欧洲主要有                        Akt/mTOR 信号通路被异常激活,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
          意大利 Brandes 团队、Lombardi 团队等。这些团队开展                  长失去控制。因此该通路上的RTK、mTOR等靶点理论
          了大量临床试验,以评估各类药物在复发高级别胶质瘤                            上可以作为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突破点。该聚类
          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如 Friedman 所在团队研究的                       下涉及的治疗方法有靶向治疗、联合治疗和光动力
                                                     [11]
          治疗方法有卡铂+伊立替康+贝伐珠单抗联合方案 、伊                           疗法。
          立替康+贝伐珠单抗联合方案             [12―13] 、疫苗Rindopepimut [14]  聚类#4 将 mismatch repair(错配修复)、phaseⅡ(Ⅱ
          等,其中研究伊立替康+贝伐珠单抗疗效的 2 篇文献被                          期)、anti-angiogenic therapy(抗血管生成治疗)、mag‐
          广泛引用(表 8 序号 1、7)。然而该方案只提高了患者 6                      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磁共振波谱学)、alkylgua‐
                                                [13]
          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中位 OS 没有得到改善 。在复发                          nine DNA alkyltransferase(鸟嘌呤烷基-DNA 烷基转移
          高级别胶质瘤治疗领域,具有较大突破的研究是 Lom‐                          酶,MGMT)归为一类,其中错配修复是胶质瘤耐药的重
          bardi团队2019年发表的一项关于瑞戈非尼治疗复发胶                        要机制,MGMT是关键分子。研究发现,DNA错配修复
          质母细胞瘤的Ⅱ期临床试验 ,该研究显示瑞戈非尼显                            系统通过识别并切除错误配对的胸腺嘧啶使替莫唑胺
                                   [15]
          著提高了患者的中位OS(7.4个月 vs. 5.6个月),可能成                    发挥细胞毒作用;MGMT 则使肿瘤细胞 DNA 仍能正常
          为未来的重要治疗手段。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                           复制,对替莫唑胺产生耐药 。根据关键词时间线可以
                                                                                     [18]
          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已经将瑞       归纳出研究者解决耐药问题的主要思路有:(1)换药(采
          戈非尼方案写入 2020 年新颁布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临                         用二线化疗方案或贝伐珠单抗);(2)进一步破译耐药通
                                                   [2]
          床实践指南中,推荐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使用 。                             路,阻止耐药的发生;(3)优化替莫唑胺给药方案(如剂
              国内江涛团队、全冠民团队、李文斌团队有较高产                          量密集型给药),尝试规避耐药的发生。
          出。江涛团队在手术治疗、放疗、贝伐珠单抗治疗方面                                CNKI中,没有关键词聚类与机制研究相关,说明我
          均有研究,全冠民团队主要研究成像技术,李文斌团队                            国基础研究相对较少。
          研究方向涉及替尼泊苷+顺铂的联合化疗、以贝伐珠单                            3.3.3 干预手段
          抗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和基因筛选。国内学者的合作对                                “替莫唑胺”“放疗”在国际和国内关键词中,出现频
          象相对固定,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以拓宽研究广度和                            率最高,然而这两种治疗手段在复发高级别胶质瘤中的
          深度,增加文章影响力。                                         疗 效 有 限 ,这 与 长 期 放 疗 带 来 的 副 作 用 和 耐 药 有
          3.3 关键词分析                                           关 [19―20] ,因此对于复发高级别胶质瘤,迫切需要找到新
          3.3.1 研究方法                                          的疗效更显著的治疗方法。
              国际上,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治疗领域临床试验丰                               聚类分析显示,国际上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主要研
          富,以Ⅱ期临床试验为主。评价预后的指标有PFS、OS、                         究方向包括化学治疗(聚类标签#3)和靶向治疗(聚类标
          生活质量、响应评估、安全性等,与其他恶性肿瘤评价指                           签#7 和#9)。在化疗领域,除替莫唑胺外,卡莫司汀、伊
          标相似。国内发表的临床试验匮乏,多数采用回顾性研                            立替康、洛莫司汀均有过较高强度的突现,围绕这些药
          究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和/或回归分析,评价某方法的效                           进行过多个临床试验         [13,21―22] ,其中洛莫司汀和贝伐珠单
          果或探索影响/危险因素。                                        抗的疗效相当      [22―23] ,研究热度仍在持续。聚类#7 下,主
          3.3.2 机制研究                                          要关键词包括“溶瘤病毒”,属于免疫疗法。一些研究发
              聚类分析显示,国际上,与“pathway(通路)”“mis‐                  现化疗与溶瘤病毒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24―25] ,因此未来
          match repair(错配修复)”相关的疾病发生机制和耐药机                    化疗联合溶瘤病毒可能成为一种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
          制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瘤的策略。在靶向治疗领域,科研人员最先发现 VEGF
              聚类#2 将 pathway(通路)、expression(表达)、rapa‐         抑制剂贝伐珠单抗能够延长 PFS            [26―27] ,这一临床优势促


          · 2362 ·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9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9期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