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中国药房》2020年22期
P. 128

·综述·

        影响表观遗传学的药物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Δ


        伍建中    1,2* ,刘 衡 ,武琦梅 ,杨旭芹 ,张成桂 ,巫秀美 ,张 瑱                  1,2 #a ,葛 建 (1.上海华汇拓医药科技有限公
                                                  2
                                          1
                                  1
                                                           2
                                                                            1,2 #b
                         2
        司,上海 201203;2. 大理大学云南省昆虫生物医药研发重点实验室/药用特种昆虫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
        究中心/中国西南药用昆虫及蛛形类资源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云南 大理 671000)
        中图分类号 R574.62;R96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0)22-2806-0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0.22.21

        摘   要   目的:为影响表观遗传的药物开发和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表观遗传”“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Epigenetics”“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Ulcerative colitis”“Crohn’s disease”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
        数据、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0年1月1日-2020年5月31日发表的相关文献,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
        调控和肠道菌群等方面就影响表观遗传学的药物在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00余篇,
        其中有效文献63篇。目前,影响DNA甲基化的药物(如RRx-001、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姜黄素等)、影响组蛋白修饰的药
        物(如丁酸钠、丙戊酸、羟肟酸等)、微RNA调控药物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如VSL#3等)均具有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潜在作用。
        但因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其基础研究和药物研究都异常困难,表观遗传学虽可为该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但是相关证据链并不完
        整,其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是通过直接调控表观遗传还是间接调控来实现的,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        大的进展,利用该类药物来人为干预疾病过程中的异常
        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基因表达以实现对疾病的治疗已成为当今医药科技领
        disease,CD)两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炎症性疾病。                      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研究显示,IBD 的发展过程中存
                                                                             [5]
                                                                                  [6]
        其中,UC的炎性症状一般仅限于结肠黏膜表层,常发病                           在着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 ,因此推测,IBD的治疗可以
        于直肠,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而CD的炎性症状                           通过影响表观遗传来实现。IBD 常见的表观遗传调控
        发生部位更为深层,并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 。                            为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 ;此外,
                                                      [1]
                                                                                                    [7]
        IBD好发于欧洲,在我国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研究显示,                          肠道菌群作为肠道微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在IBD的表
        我国IBD发病率最高的城市为广东中山,已达3.44/10万,                      观遗传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基于此,笔者以“表
                                                                                        [8]
        其中 UC 2.22/10 万、CD 1.22/10 万  [2-3] ,其发病率逐年攀        观遗传”“肠道菌群”“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
        升,因我国人口基数较大,IBD的患者总人数不容乐观。                          罗 恩 病 ”“Epigenetics”“Intestinal flora”“Inflammatory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研究在 DNA 序列不发                 bowel disease”“Ulcerative colitis”“Crohn’s disease”等为
        生变化的条件下,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基因的表达出现                            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 等数据
        可遗传变化的一门学科,其主要遗传机制包括 DNA 甲                          库中组合查询 2000 年 1 月 1 日-2020 年 5 月 31 日发表
                                             [4]
        基化、组蛋白修饰和微RNA(miRNA)调控 。随着表观                        的相关文献。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00余篇,其中有
        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影响表观遗传学的药物在肿                             效文献 63 篇。现从 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
        瘤、自身免疫病、炎症疾病治疗领域中的研发取得了巨                            RNA 调控和肠道菌群等方面就影响表观遗传学的药物
            Δ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No.81660605,  在IB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药物开
        No.81860765,No.81860742,No.82060780);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    发和IBD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技计划项目(No.17401900600)
                                                            1 DNA甲基化相关药物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学。电话:021-51320623。
                                                            1.1 DNA甲基化与IBD的关系
        E-mail:xw957049482@163.com
            #a通信作者: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抗肿瘤                      DNA 甲基化是指甲基基团在 DNA 甲基化转移酶
        和心血管新药研发。电话:021-51320623。E-mail:zhen.zhang@fox-    (DNMT)的作用下,与双核苷酸(CpG)中胞嘧啶上的第
        mail.com                                            5 位碳原子共价结合的过程 ,DNA 高甲基化可以阻碍
                                                                                    [6]
            #b通信作者: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枢神经及心
                                                            转录因子进入启动子区域,通过发挥转录抑制等作用来
        脑血管类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药效安全性机制,中枢神经、心脑血
                                                                                [9]
                                                            调控相关蛋白的表达 。由于 DNA 甲基化全程需要
        管及肿瘤类疾病1类创新药物研发。电话:021-51320623。E-mail:yu-
        fu01@hotmail.com                                    DNMT 的参与,因此该过程也被称为“DNMT 的甲基
        ·2806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22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22期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